施雅风:冰川,勇敢者的事业
▲1987年,研究人员在天山1号冰川考察。在天山冰洞考察的施雅风本报记者 刘晓倩3月21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诞辰100周年纪念日。20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举办研讨会,邀请施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学生齐聚兰州,缅怀这位“中国现代冰川之父”。1957年,施雅风参加祁连山西段地质考察,第一次亲眼见到冰川。此后,他的科研生涯再也离不开冰川。他开创了我国冰川物理、冰川水文、冰芯与环境、冰雪灾害、第四纪冰川的研...
2019-06-26 16:36:23
查看详情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评估”报告讨论会在京召开
北极泛指北极圈以北地区,是全球冰冻圈广泛分布和影响的重要区域。北极特殊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其在科学研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北极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北极变化可能影响全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秦大河院士牵头组织了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评估” (以下简称北极咨询项目) 。8月20日,...
2019-06-25 17:01:59
查看详情北极圈都32℃了!千年永冻土层快“热化”了?
图注:西部利亚东部以北科雷马河沿线杜瓦尼亚尔(Duvanny Yar)的永久冻土带发生地面塌陷。新研究表明北阿拉斯加和俄罗斯位于北极圈内的区域可能不再出现冰冻。由于受到侵蚀和气温升高的加速影响,这一地区持续出现塌陷滑坡,而研究这些地区意义重大,即,如果冻结了几世纪之久的富含碳的土地解冻后会发生什么。(图/卡蒂·欧林斯基) 在俄罗斯切尔斯基,尼基塔·齐莫夫(Nikita Zimov)带领学生来到西伯利亚北部,当他正在...
2019-06-25 16:54:16
查看详情揭秘雪龙2号 —— 首艘“中国造”极地破冰船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主要科学调查设施和设备示意图艏部观测区:主要用于安装气象遥感卫星接收系统、气象观测设备、海-气通量观测设备、海冰观测设备以及大气观测与采样设备艏部甲板区:预留集装箱实验室布置空间主甲板舯部实验区:设置有约580㎡的科学实验室,同时配备有月池和月池车间,用于水样和浮游生物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艉部作业区:甲板面积约600㎡,满足海洋地质长柱状采...
2019-06-26 19:10:1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