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主要科学调查设施和设备示意图
艏部观测区:主要用于安装气象遥感卫星接收系统、气象观测设备、海-气通量观测设备、海冰观测设备以及大气观测与采样设备
艏部甲板区:预留集装箱实验室布置空间
主甲板舯部实验区:设置有约580㎡的科学实验室,同时配备有月池和月池车间,用于水样和浮游生物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艉部作业区:甲板面积约600㎡,满足海洋地质长柱状采样器、地震探测系统、大型潜/浮标、ROV、AUV等主要海洋调查装备的投放与回收
底部声学探测区:主要安装深水和浅水多波速、浅剖、鱼探仪、ADCP和全方位声呐等声学探测设备换能器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主要科学调查设施和设备示意图
雪龙2号特点:
1、实验室布局相对集中,采用大格局形式。
科学实验室主要有:环境信息室、物理实验室、第一通用实验室、第二通用实验室、重力仪室等。
2、辅助舱室主要有波罗的海月池车间、科考集中操控室、低温实验室、通用冷藏样品库、科考储藏区域、声学设备舱、气体钢瓶储存间等。
其中位于中部的第一和第二通用实验室采用柔性布局,实验室中部实验桌为可移动式,可事先根据每个航次的不同科学需求进行布置。
3、本船配备有240道地震探测系统,满足大面极地海底深部的精细化探测和油气资源评估需求。
4、在南北极区开展调查作业,船舷周围浮冰和固定冰对人员和设备均造成较大程度的威胁。新船月池系统(3.2m×3.2m)的配备将有效保证操作人员和相关精密仪器设备安全,同时能确保新船在100%海冰覆盖海区也能进行采样作业,使得新船在极地冰区作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雪龙2号调查设备
1.大气与海冰环境调查设备
2.海洋水体环境调查设备
3.极区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调查设备
4.地形地貌与浅地层剖面系统
5.沉积物与底栖生物采样系统
6.地球物理调查系统
7.海洋地震勘探系统
8.水下机器人观测采样作业系统
雪龙2号科考实验室
通用实验室(一):97平米
通用实验室(二):78平米
实验室设计设计主旨:现代、智能、灵活
实验室墙壁位置采用固定式,其余均为移动式,可根据航次任务不同,进行调整。
物理实验室:65平米
船基自动气象站
船基自动气象站系统在走航时提供海海面上约20 m高度的主要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气压、海表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太阳辐射和能见度连续自动观测。
月池系统、CTD系统
走航式多普勒声学海流剖面仪(ADCP)
表层海水走航监测系统
系统实时进行原位测量、实时显示、自动记录多要素(pH、DO、温度、盐度、叶绿素、浊度、营养盐、进水口温度、海-气CO2、CH4等)。
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
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在走航的情况下,拖鱼作正弦和自由落体运动,以获得海水剖面的CTD和声速数据。
生物储量评估回声积分仪系统
多通道浮游生物采集器
浮游生物样品采集系统可以在连续的水层中进行水平采样和垂直采样。
全海深测深仪、中浅水多波束
为船只远洋航行专配,航行期间可实时方便获取水深信息,确保航行和作业安全。
深水多波束系统(全海)
深水多波束对极区10~8000m地形地貌的探测非常重要;多波束可用于海底地形探测,对于海洋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海上航行安全、油气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深海浅地层剖面仪
浅地层剖面仪主要用于南北极海洋地质调查,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手段。
超短基线水下定位系统
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固定安装于考察船上,是科学考察船必备的基础设备,主要为水下作业设施,如水下机器人、潜标、拖缆、OBS等进行导航定位与数据传输。
深海拖曳系统
深海拖曳系统(深拖系统)依附于本船,工作时拖曳于船后,沉放于近海底,可以对深海底进行近距离的地形地貌、浅地层、近海底水体的物理化学参数进行测量,以及对海底生物进行观测的仪器装备。
沉积物采样系统
主要为箱式采泥器、蚌式采泥器、多管采泥器和电视抓斗。作为地质沉积物取样的主要手段:箱式采泥器、蚌式采泥器、多管采泥器,他们配置能力是衡量一艘考察船的地质调查主要能力指标。
长柱状取样器
本船配置长柱状取样器主要由释放系统、提管系统和样管系统三部分组成。
阿沉积物捕获器
电视抓斗
电视抓斗是一套现代化技术集成度高、使用灵活方便的海底观测与采样系统。
海洋重力仪,磁力仪,海底地震仪(OBS)
地震空压机(LMF 20m³/min 2000-3000psi)及3000米/240道数字拖缆
海洋地震勘探系统(地震、空压机系统)
多道地震电缆系统用于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及油气资源调查中的地震勘探。
ROV
配备遥控潜水器(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简称ROV)是水下机器人的一种,是能够在水下环境中长时间作业的高科技装备,尤其是在潜水员无法承担的高强度水下作业、潜水员不能到达的深度和危险条件下更显现出其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