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语里,“贡”为至高无上之意,“嘎”为洁白无瑕。贡嘎山,合起来其意为至高无上的圣洁之山。它海拔高度为75556米,地跨康定、泸定、石棉、九龙四县,南北长200余公里,东西宽100公里,山区面积达6000余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三个泸定县的面积。
贡嘎山主峰周围,林立着米山、岱山、笔架山、海子山等45座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巍峨雄伟的奇岭异峰,峰岭之间,重峦叠嶂、气势磅礴、雪岭纵横、银光闪烁、景象宏伟。
贡嘎山西靠雅砻江,东临大渡河,山体主要由红色,浅绿色花岗石长岩侵入体组成,石纹细密,质地坚硬。雪线以下原始森林密布,动植物种类繁多,“蜀王”怀中有大小湖泊38个,冷温热沸泉40余处。从山体中涌出的矿泉水,为优质天然矿泉水,燕子沟药王庙矿泉,曾在巴蜀食品节中荣获金奖。在贡嘎山地域,有大大小小的现代冰川共71条。上个世纪的1987年开营的海螺沟冰川公园,园内的冰川就是编号为1号的冰川。它全长达30.7公里,其中延伸下山的6公里,冰川两边全是青峰翠岭,犹如一条银色运龙穿行在“绿色海洋”中,故海螺沟冰川被人们称为“绿海冰川”,它是蜀山怀中的瑰宝,是巴山蜀水长廊画卷之中的一幅问鼎画卷,蜀山因有它而增添了荣光和名气。
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中外众多的探险家、游客和登山健儿,慕名“天府第一峰”,纷沓拥入贡嘎山。早在1925年,供职于美国《全国地理杂志》的探险家,撰稿人和摄影师约瑟夫·罗克就曾进入贡嘎山,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下了他们在10000英尺高度的贡嘎山崖宿营的实况,遇到贡嘎山的暴风雪,看到了冰崩,在贡嘎山麓收集了6000余种植物,1600余各类动物,制成标本,用牦牛驮下山,运回了美国。五年后的1930年10月,约瑟夫·罗克描述贡嘎山见闻的《贡嘎山光彩》一书出版,在美国引起关注。
1931年,由4名美国人组成的“西康探险队”登上了贡嘎山主峰。
1957年6月13日,中国登山队有6名队员也登上主峰。
1980年经国家体委批准,在贡嘎山开展登山活动正式对外开放。并组建了由四川省体委领导的“四川登山协会”,将雅安、汉源、泸定、康定县城作为国外登山队进入贡嘎山登山队的接待点。康定和磨西作为他们的驻地。各国队员们来到磨西和康定,从东西两坡攀登。
1980年以后,世界各国登山队都注目于贡嘎山,纷纷向“蜀王”贡嘎山派出自己的队伍,先后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挪威、瑞士等32个国家组织的,计有200余名登山运动健儿接踵而来。但是“蜀王”贡嘎山的脾气不太好,常常给登山者开不幸、伤残和死亡的玩笑,当年,就有一名美国队员在攀登中遇难。
1981年,日本国登山队在攀登中,就有8名队员坠入冰裂缝丧命,损兵折将,卷旗收伞回国。
1982年,日本国市川市山岳会一行7人的登山队在攀登中,由东坡向主峰攀登,队员管原信和松田宏也在距顶峰只有56米时,遇到暴风雪,管原信遇难。19天后,磨西上山挖药的彝胞毛光荣等人在冰川河畔的城门洞附近发现奄奄一息的松田宏也,全县人民奋力投入抢救,在与死神拼搏的生死战场上将松田宏也救下山在磨西医院抢救脱险,谱写了一曲震惊中外的中日友谊颂歌。
除了登山活动,早在1889年,英国人普拉特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进入贡嘎山采集动植物标本。
1931年,中山大学曾组织过科研人员入山进行地理考察。1956年我国研究冰川的专家崔之久先生也曾步入贡嘎山,写下《贡嘎山现代冰川初考》一书,之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们,也纷沓而至,对蜀王怀中的高山湖泊、原始森林、温泉瀑布、稀有的动植物和奇特的自然景观等,惊叹不已,在国内外各类相关的报刊杂志上撰文介绍,将贡嘎山的风景推向全国和世界。
经过密锣紧鼓筹划准备,1987年,贡嘎山下的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开营。第二年3月15日,由国家建设部申报国务院,以贡嘎山为中心,其中包括海螺沟冰川公园,九龙伍须海和康定木格措,面积为10000余平方公里地区,定为贡嘎山风景名胜区。1988年8月1日,国务院以国发〔1998〕51号文通知批准贡嘎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的重点风景名胜区。
贡嘎山是孕育大海螺沟风景区的母亲,而大海螺景区则是贡嘎山的宠儿!
巍巍贡嘎山开颜,滚滚冰川河高歌,诚挚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天下游人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