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前往南极点的难度,
仅次于登陆月球。
据IAATO官方统计:
在过去的2018年,
全球前往南极旅行的人约5万左右,
但其中能去到南极点的不到1%。
值得骄傲的是,
即使前往南极点如此艰难,
极之美依旧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
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连续十年
率领队伍前往南极点的旅行机构,
从未间断。
说回南极点“难及”的问题上来,
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
同样都是前往地球最南端的大洲,
为什么去南极点就这么困难呢?
接下来,
我们就从历史、地理位置、
交通工具、季节、目的地承载能力
五个方面说说南极点“难及”的原因。
从探险史角度来说
▽
早在公元前350年,
古希腊人就提出“南方大陆”的猜想。
但此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
人类也不曾到达那块“南方大陆”。
哪怕是地理发现最狂热的
“大航海时代”
(15~17世纪)
人类依旧未曾撩开它神秘的面纱。
随着工业革命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1820年,
人类才第一次真正看到南极大陆,
确认了她的存在。
此后,
无数探险家前仆后继、南去北归,
开始征服南极大陆的艰难探险过程。
点击人物即可回顾相关极地探险史:
直到108年前,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在南纬九十度
插上挪威的国旗,
至此人类才第一次到达南极点,
征服这片遥想了一千多年的大陆。
目前,
国际上把南极点旅行业务商业化,
也才发展了短短30年的时间,
中国起步更晚了。
从地理位置上看
▽
南极大陆孤零零的矗立在地球南端,
四面环海,
在高低气压和洋流的作用下,
形成了让人闻风丧胆的暴风圈,
也就是著名的“咆哮西风带”。
光听名字我们就知道,
西风带绝对是一个不好惹的主!
来张动图感受下
在几百年前的大海航时代,
“咆哮西风带”可是水手最大的噩梦!
翻滚的巨浪、强劲的暴风,
能轻易把木质船只拍成碎片,
无数船员因此葬身海底。
现代的钢铁巨轮遇上西风带,
就算没有翻船的风险,
但也免不了颠簸摇摆后晕船的困扰。
从交通工具上说
▽
要穿过西风带,
通常有两种方式可选:
船只和飞机。
而南极大陆冰原辽阔,
冰层平均厚度2000米左右,
冰川表面没有可通行船只的河流,
相反还密布难以捉摸的冰裂隙。
加之温度风速等不可预测自然因素,
所以汽车、火车、轮船之类的
常规交通工具在那里根本行不通,
船只即使穿过西风带,
也只能抵达大陆边缘。
因此,
既安全、又成熟的通往南极内陆
的方式只剩航运一种。
要发展航运,
那就必须有飞机、航站楼、跑道
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支持吧!
但是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为冰川覆盖,
可以建设机场的地方太少。
就算找到一片相对稳定的冰面,
且不考虑酷寒、暴风的因素,
光是冰层密度的本质
也承载不了大型飞机的重量。
因此,
南极内陆所用的飞机大部分是
中小型配有雪橇板起落架的小飞机,
比如DC-3、BT-67、双水獭等。
飞机起飞,
是需要适合的天气才能行的,
这就需要探讨一下南极的气候了。
从气候和季节上来说
▽
南极大陆被称为“风极”,
典型的酷寒、多烈风,
天气瞬息万变。
因此,
想前往南极旅行,
只有在每年的10月底~次年3月,
正值南极的夏季才行。
而前往南极内陆的时间会更紧张,
刨除政府事务和科学考察的需求,
(大约也就是10月底~11月初)
剩下可提供给商用的时间只有
11月中旬~次年1月上旬。
图中密布的线 为飞机往返飞行航线
也就是说,
这短短2个月左右的时间,
才是南极点探险可选的时间范围。
就算你安排好了合适的时间,
想要去南极点还是没那么简单的,
因为:南极大陆除了科考站之外,
并没有固定的建筑。
从目的地承载能力上说
▽
受环境、气候、温度等因素制约,
想要在南极大陆上建设居住点,
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因此,
南极点商业探险旅行并没有
常规旅行中舒适安逸的酒店可选择。
目前,
可选的居住的方式有两种:
帐篷营地和科考站附属营地。
帐篷营地,
主要用大小不同的帐篷搭建。
因此保暖性和舒适性会比较差,
帐篷内的温度比较低,
睡觉时需要穿很多厚实的衣服。
极之美在南极点探险旅行中住宿
选择的是绿洲木屋,
它是俄罗斯科考站的附属建筑,
室内常年恒温在20~22℃,
水电充足,
营地还配有俄式桑拿屋,
满足你泡澡需求。
极之美还会在南极点探险旅行中
配备1名中方探险领队,
2名外方探险向导。
此外还配备中餐厨师,
保证你即使身在南极大陆,
也能品尝家乡美味。
除了提供与哈利王子同款的居住环境
和家乡美味,
在17天的超长探险时间里,
我们还会组织丰富的户外活动,
比如徒步、登山、攀岩、
冰溶洞探秘、四驱车巡游等等,
保证你一生一次的南极点探险旅行
充满乐趣甚至超乎想象。